在公共交通领域,一旦起火燃烧,社会影响发酵之迅速,虽然“五分钟逃生时间”不会让司乘人员再有生命安全顾虑,但车辆着火事故仍旧会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向舆论的焦点。
动力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的同时,并不能让群众对电池安全完全放心,动力电池燃烧等安全事故不断。如何对即将发生的火灾进行提前预警,以及火灾发生时如何进行有效地灭火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动力电池起火“与众不同”
减缓热蔓,延长安全保障时间是关键
与其他火灾相比,锂电池火灾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1、着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根据nfpa(美国消防协会)的测试实验,一旦起火,火势仅仅数秒钟就在动力锂电池模块内快速蔓延,持续约27分钟。
2、燃烧温度高,烟气浓
动力锂电池燃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温度高。根据nfpa的实验,燃烧中电池外部最高温度可达283-1090摄氏度,电池内部的温度可达572-1121摄氏度。如此高的温度足以引燃电池模块内部和汽车内的其他可燃材料,从而出现更大的火灾。
同时,锂电池起火烟气浓、能见度低,并会释放有毒气体,对消防人员观察火情不利,进而影响灭火的进程。
3、易产生连锁反应
大规模生产存放锂电池的场所,一旦起火,周边的锂电池极易产生连锁反应,且发展迅速,很难控制。
例如,2017年5月,北京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停车场发生的电动客车连环火灾事故。这成为从2009年新能源汽车批量推广以来,涉及到的电动客车****规模的安全事故。
4、扑灭困难
各项试验表明,进行锂电池灭火,大量的水持续降温********。但使用大量的水灭火,效果也不尽其然。一方面受电池箱的安装车体位置的局限,外部消防水无法直达电池箱内部;另一方面,由于电池箱本体结构,即使电池箱外部明火被熄灭,电池箱内部的仍然发着烧,极易复燃。
安全问题重于泰山
打破“五分钟”局限,杜绝复燃危害是新命题
新能源客车安全已成为国家、行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早在2018年,工信部便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对本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2020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公交车等高使用强度的运营类车辆按照行驶里程和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结果设定排查比例,让企业自查并且要将排查情况及事故调查情况要及时上报。
此外,2020年5月12日,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三项强制标准”)发布。
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发生危险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报警信号,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自此,5分钟的热失控预警和逃生时间正式成为法规。
但5分钟只是最低要求,想要满足社会对新能源客车安全更高的要求,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升级,尽可能地将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兼顾,为公交企业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保护。
准确早期预警是第一步
突破技术门槛,彻底解决锂电池火灾问题
其实,针对锂电池的灭火研究,业内已经非常重视,很多企业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
研究表明,传统的灭火剂对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效果不大。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内部,正极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强氧化剂,而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等都是还原剂,自身已具备了基本的燃烧条件。
再加上传统灭火方式只能扑灭锂电池表面明火,锂电池不可避免会复燃,只有利用大量的水持续使锂电池降温,才能彻底灭火。
通过浸润行业的多年技术研发与探索,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找到了彻底解决新能源客车复燃的灭火方案,研发出了消防专用智能接入装置,对电动客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箱的火灾进行持续抑制。
该装置是一款应用于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专业系统装置,具有实时自检、双重启动、智能预警、持续抑制的特点。
它能够实时探测电池火灾,确保产品稳定运行,一旦出现起火隐患便会及时上报;发生热失控出现明火,火灾抑制装置便会启动,持续灭火,保证20分钟内不会复燃;同时,智能接入装置开启,接入外部消防,进行持续抑制,从而彻底消灭火灾。
新能源公交车安全问题逆推行业技术升级,如何让动力电池安全监测、消防灭火更简单更智能——烟台创为时刻关注车辆复燃,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底线,为新能源公交客车保驾护航!【来源:汽车总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