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量比重“超速”增长在一定时期将成常态
2014年,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规律。分析、把握好这些特征与规律,才能更好把握和应对新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交通走势。
新形势客流量增幅不减 出行需求多样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机动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更高要求和期待,城市交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要求城市交通服务实现量和质同步提升。根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城市公交年出行量超过900亿人次,比2013年增加近10%。2015年,全国城市公交年出行量有望超过1000亿人次,并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增速。与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预测的3.7%增速相比,城市交通客流量增幅明显,有专家认为这种“超速”增长在一定时期里将成常态。这意味着在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运输总量中,城市交通的运输量比重将继续提升。2014年,高铁、城际列车等高端客运发送量同比增长超过30%,定制公交、通勤巴士、约租车等新生事物也在快速发展,反映了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是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增强城市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能力,改变城市交通追随和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局面。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每年城镇化率将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每年约1400万人将转入城市生活。如何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的引导与支撑能力,每年吸引并消化这1400万的新增人口,考验着城市交通行业管理者的智慧。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必须通过增强城市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能力,努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保持同步并力争适度超前,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保持充分互动,改变城市交通追随和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局面,为城市科学发展和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雾霾治理,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确立由城市公共交通主导城市交通的格局。我国城市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近些年凸显的城市交通环境恶劣、大气污染等问题,对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要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推广新技术和新能源装备,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社会机动化快速发展,要求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缓解趋于扩散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44亿人;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驾驶人数量位居********,汽车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私人小汽车高速增长、高频使用,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不断加剧,并呈现由特大城市、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的态势。国内外经验和实践证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必须倡导和培育绿色出行,不断提升公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减少社会对私家车的依赖,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城市交通主动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统筹衔接和配套。城市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为了实现综合运输服务效能****化,必须在城市交通上下功夫,提前解决城市交通运转的瓶颈与短板问题。
难题任务重 动力弱
在公交优先战略的多年积累下,2014年城市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出行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城市交通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引领功能还未完全体现,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城市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在局部有加重趋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等硬性约束依然十分明显,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很薄弱。表现在:
一是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全面确立。在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全国多数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不足30%,中小城市不足20%,与国外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城市公交“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换乘不方便”的传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三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城市客运枢纽、场站、公交专用道等设施建设滞后,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制约了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是行业政策制度不完善,行业立法工作滞后。《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等关键法规依然在酝酿中,公交票价和补贴制度不健全,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公交设施用地综合开发、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等重要制度尚未有效落实。
五是行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公交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发展动力不足,职工待遇低,队伍不稳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出租车行业中服务水平偏低、管理方法滞后等“顽疾”依然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人员大幅扩容,在运营安全上也面临较大压力。
策略法治补位 鼓励创新
需求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新形势与新问题,城市交通行业需要以城市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公交都市”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规划先导、政策引导的组合效应,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行业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据悉,《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已经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审核,2015年有望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被业内专家视为城市交通领域的“根本指引”,如果能以《城市公共汽电车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为配套,再加上新修订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城市交通领域能形成基本完备的法规体系。以这些上位法为支撑,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做好相应政策和规章储备,切实提升城市交通行业的治理能力。
同时,要研究确立城市交通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路径,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据悉,交通运输部正在深入研究“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强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分类指导,并充分与“十三五”规划对接,为各地推进“十三五”城市公交发展指引方向、明确思路。同时,各地需要根据当地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确立相应的城市交通战略目标,落实相应的支持配套措施。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关键制度改革,解决当前困扰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交通行业是改革的先锋领域,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以下几项将是城市交通改革的重点领域:
其一,创新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城市交通项目的模式,为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和日常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推动下,ppp模式下的公共交通备受青睐。据统计,当前国内确立的ppp项目中,有近一半的资金投入公共交通项目中。其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制度,优化公交运营组织模式和线路资源配置方式。浙江嘉兴和广东东莞、佛山等城市尝试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体现出较好的体制优势,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其三,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核算规范,完善公交补贴补偿制度。目前,仍有不少城市空有资金,却不知道按怎样的标准和机制补助公交。深圳、南京、长沙、许昌等城市都推出了公交成本规制,同步建立了科学的公交补贴补偿制度,为城市公交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是鼓励移动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交通行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在互联网的应用大潮中,交通运输行业也正在发生剧烈改变。从2013年开始的“打车软件”已经深度改变了出租汽车服务模式,新的移动互联网“专车”对整个城市交通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手机app可以让市民在出门前预测拥堵路段,可以掐着点等公交,可以预定停车位并缴费,可以预订火车票和飞机票……移动互联网让时间与空间信息实现了高效对接,城市交通正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移动互联网已经证明了其价值,交通运输行业如何趋利避害,如何鼓励创新、规范管理,或将成为2015年考验行业的关键问题。
|